疫情放缓,托育市场逐渐复苏。在“少子化”的危机时代,不少投资人疑惑托育市场是否可做,值得做?2021年2月27日,托娃通项目大陆发起人、CEO邱明应先生联手国内著名企业顾问古原先生开展第二期线上直播,针对投资人的疑虑在线答疑解惑,客观分析目前大陆托育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市场。
1、“少子化”导致新生人口越来越少,这对托育产业来说会不会是致命打击?
答:少子化是中国幼教产业的重大利好。中国人生的越少,生育率越低,幼儿教育这个产业就越发达。中国家长的特点就是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华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在不断增加,因此对子女投入的费用也增加了。父母对子女期望值高就意味着教育产业的发展,意味着家长愿意花大笔钱在教育上。所以中国有很多很特殊的现象,比如说千万级的学区房,幼儿园报各种兴趣班,小学上各种辅导班等。“少子化”本身不会影响托育产业的发展,反而是托育产业的利好。孩子生的越少,家长愿意给孩子花的钱越多。但是我们需要判断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会怎样?在全球来看,202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领先。全球大量的企业已经在中国发展起来,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保持乐观;第二中国还处在城市化过程当中,各地方为了不断发展,大量引进人才,人才不断加入,幼儿数量在这些城市当中也在不断增加,从客户的数量和质量来说,对于幼儿教育,在一二线城市当中都是处在一个上升的过程,在三四线也不一定马上掉下去,因为农村人口都在涌入城市。家长对教育的投入预算只会增加,而且越来越高。总体来说,人口生育生育率越低,对教育行业反而是利好,但是托育要定位城市。
2、欧美国家、亚洲不少国家、中国台湾地区的托育服务都很成熟,那我们中国大陆托育发展会倾向于哪种模式和特点?
答:西方国家,包括中国的台湾地区的托育服务都是比较发达的,但他们之间有不同的特点。在托育领域里西方国家做的比较好的是法国,法国跟中国大陆一样,属于城市密集型。法国早年也因人口下降问题,以推动托育,增加生育补贴等形式,提高整个国家的生育率;而美国,澳洲,加拿大等地因为地广人稀,政府鼓励家庭托育;第三种是台湾托育,台湾托育可以说在华人区,是做得最好的托育。原因有二,其一托育机构的数量多;第二,整个的运作体系完全是以城市化的模式来做,集中规模也很大。
我认为中国大陆的托育要模仿和学习的方向肯定是台湾:第一,中国同样是城市密集型,跟欧美的地广人稀不一样,城市密集型有利于服务产业的开展,在短距离之内,有足够多的数量来支撑整个体系,这是中国城市化非常大的特点,所以在中国的托育产业我认为一定是社区店铺的服务模式,因为有足够大的容量。第二是中国人的思维和外国人是不一样的,华人对子女受教育的要求很高,愿意投入较高的教育成本,中国的家长认为托育不光是托,还有教育的成分,只有教育的概念才能吸引更多的家长,因为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综上所述,中国大陆的托育在具体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上,我觉得台湾的托育模式是最适合中国大陆借鉴的。第一中国台湾和大陆同文同种,第二台湾托育发展成熟,第三中国台湾和大陆一样是城市密集型,第四中国台湾的人文背景和传统文化同大陆相似。综合考量,台湾托育发展成熟,并且体量很大,足以供中国托育发展作为参考。
3、我国家庭带娃传统思维久远,不少家长觉得从未考虑过把这么小的孩子交给机构带,这个怎么办?
答:托育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,因为他们最能给孩子安全感,给最好的照顾和照料。将3岁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是家长固定的思维方式,也成了家长的刚需,背后的原因是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好的教育,幼儿园的竞争不是孩子是否安全,而是是否受到更多的教育。幼儿园小孩的家长考虑幼儿园的因素是教育价值和安全。这个观念放到托育也是一样的,托育的竞争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不高,而对安全的期望值更高,对安全需求更大。所以托育要突破的第一个点就是安全,安全底限是什么?你的托育是否具备专业能力?能否安全地把孩子照顾好?所以安全成了第一需求,但是只解决安全需求家长不一定能买单,70%的家长是有托育需求的,因为父母都有工作,特别是女性,这个年龄的女性属于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,大部分女性不希望孩子出生影响自己的事业发展,她们甚至愿意将自己80%的收入用来请保姆照顾自己的孩子,在孩子有人照顾的情况下,事业还能继续发展。第二种类型就是请来自己的父母照顾孩子,但是弊端是房屋条件受限,以及隔代代沟和矛盾,主要矛盾就是对小孩的教育理念和方式。
所以,让家长送孩子上托育不仅仅是解决安全问题,更要提高家长对托育的期望值,体现托育的教育价值:是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做好铺垫,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人格,托和育相结合,从环境配置,以及托育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熟练的操作流程,将各个环节细到极致,让家长看到家庭教育以外的价值,家长才会付费买单。
4、目前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都重点在推广普惠托育,那中高端收费的托育机构,未来会不会很艰难?
答:就目前情况来说政府用补贴的方式做托育还比较困难,首先生育率最低的城市是一二线城市,一二线城市存在较多高龄父母和优质父母,他们对教育的质量和期望值要求都比较高。政府曾尝试在深圳投资做公办性的幼儿园,一所优质公办幼儿园的投资成本加上人才成本是相当高的,所以在一二线城市做普惠托育和补贴综合费用实现起来难度很大。而父母对教育的期望值高,那投入的教育成本相对也会比较高,毕竟家长不是为了省钱才送孩子上托育,而是找有教育价值,能将自己小孩教育得更好的地方。那么既有高品质又有教育价值的托育机构,也意味着成本高,收费高。所以中高端托育才是一二线城市的标配,客户的需求是教育,只有提供好且有价值的教育,以中高端的价格做市场,才会有人买单。因此,一二线城市及部分三四线城市以中高端为主,机关,公办,部分三四线城市以补贴普惠为主。政府补贴的财政负担也很重,所以,在中短期内,还是需要借由民间的力量以高品质的中高端托育机构来引领市场。
5、“机构托育”和“家庭托育”在政策层面都支持,作为创业者,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向?
答:家庭托育都是小机构,小规模的模式,也没有托育教育理念和竞争力,这种环境下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。从市场上来看,家庭式的幼儿园已被淘汰,不能满足家长对教育品质的需求,因此,家庭式托育也不会成为主流,只是一个概念。从商业角度来讲,由于家庭托育面积小,人员少,生源受限,收费也不能高,减去成本开支几乎没有多少盈利空间。只是一份解决带孩子的工作,且数量有限,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。所以机构托育才是未来主流,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。
6、托育实体布局,“1店思维”稳扎稳打还是“N店思维”跑马圈地,从商业角度看,两者的利弊是什么?
答:托育机构竞争的核心在人才,但由于托育是新产业,人才储备不足,甚至是急缺的。在人才不足的条件下,一次性布局N店的困难会比较大。建议从单店起步,构建好服务体系,人才队伍,为第二家店储备人才,一家一家开下去。先占据城市中高端地区,中高端是托育市场的金矿。托育机构成熟的三个必要条件,一是口碑建立的品牌,二是能够打仗的人才,三是占领有利地形的好码头。三个核心要素成熟再去开第二家店,开店速度取决于团队的能力。由于托育机构受容量的限制,利润较高,但总额有限。每个社区都可以匹配一至两家,从战略层面思考,应立足单店,布局城市的形式来做托育机构的多店模式,但一定要稳扎稳打。
7、目前2-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较高,把这块市场做大做好就行,所以0-2岁就不必过多介入?
答:幼儿托育把2-3岁幼儿当成重点是对的,因为2-3岁的教育是竞争比较弱的领域,在把教育品质做好的情况下,2岁以上儿童对托育需求量是个很大的爆发, 所以是比较容易做的领域,做托育一定是从容易的市场开始;1.5-2岁的婴幼儿已经会走会说,所以也是个市场区域。而1岁以下的婴幼儿这个领域,在托育起步初期不建议开展,因为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会走,表达能力弱,体质较差,所以教育成果不显著,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还不大,不太会买单。综上所述,托育行业2-3岁是重点,适当下沉到1.5岁。
从生存角度来讲,1.5岁以上比较容易创收,而专业角度来讲,1岁以下技术难度会更高。1岁以下的婴幼儿照护对照护者的专业和技术能力的要求度比较高,最好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,在机构发育比较成熟的以后,逐渐培养人才往低龄段下沉。从战略层面来看,作为投资人对团队培养的角度来讲,不能因为低龄段难照顾而不触碰,业务布局要为低龄段做好准备,让团队具备未来发展期的能力,环境规划要为低龄段留好空间,做好战略布局。年龄大的好招生供生存,但是生源稳定性比较差,竞争比较大,1岁以下稳定性会更长远。
8、托育服务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相对比较容易推广,其他三线及以下城市短期内很难,大家怎么看?
答:托育行业在一二线城市确实有很大的需求,并且保持稳定的增长。而三四线城市普遍是地级市,但也会有很多高素质高付费意愿的群体,比如说中高端的小区的高收入人群、公务员体系等。在一二线城市当中的托育市场规模很大,而三四线城市交通更便利,一般它的服务范围更大。所以一二线城市的托育产业空间巨大,而在三四线城市的中高端小区、社区,城市的核心区域,托育也是有很稳定的发展空间,甚至不比一二线城市差。也可以说在一二线城市或者说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,托育普及率宽。但经济发展较缓的三四线城市则需要找好码头,对地段精挑细选,不是有人口就有刚需,而是适合托育发展的地段。